“中原舞翩跹”广场舞大赛内黄选拔赛舞圆满落幕
“中原舞翩跹”广场舞大赛内黄选拔赛舞圆满落幕
“中原舞翩跹”广场舞大赛内黄选拔赛舞圆满落幕
6月24日,郑州市公安局举办2025年国际禁毒日(guójìjìndúrì)集中宣传活动。刘书亭 摄(shè)
图(tú)① 6月25日,省总工会举办国际禁毒日宣传志愿服务活动。宋健 摄(shè)
图② 戒毒人民警察与(yǔ)戒毒人员谈心交流。魏东 摄
图③ 6月24日,郑州客运段高铁一队(yīduì)联合河南省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,开展禁毒戒毒宣传教育活动。本报记者 王铮 摄(shè)
□本报记者(běnbàojìzhě) 王斌 周晓荷
缉毒现场,缉毒警察与毒贩隔门对峙;戒毒所里,鼓励话语被贴在戒毒人员床头;街巷阡陌间(jiān),禁毒社工一次次叩响帮教(bāngjiào)对象家门……
禁毒工作事关(shìguān)国家安危(ānwēi)、民族兴衰、人民福祉,毒品一日(yīrì)不除,禁毒斗争就一日不能松懈。今年6月26日是(shì)第38个国际禁毒日,连日来,本报记者走近缉毒、戒毒人民警察,禁毒社工、志愿者等群体,通过他们的(de)亲身经历和讲述,感受“刀光剑影”中的生死较量与永不言弃的人性光辉。
刀尖行走与毒贩正面交锋(zhèngmiànjiāofēng)
飙车、冲卡(chōngkǎ)、枪战……这(zhè)不是警匪片剧情,而是缉毒民警的真实经历。刀尖上行走,是什么让他们义无反顾?“狭路相逢勇者胜!”夏邑县公安局禁毒(jìndú)大队民警刘坤(化名)斩钉截铁(zhǎndīngjiétiě)地说。6月18日,他给记者讲述了一起制贩新型毒品的案件。
2023年(nián)5月的一天,禁毒大队民警在辖区走访(zǒufǎng)时发现一工厂内存有大量化学品及多个反应釜等化工生产(shēngchǎn)设备,有制毒嫌疑。民警随即(suíjí)对现场的白色粉末状、白色晶体状产品取样送检,发现含有少量氯胺酮成分。
公安机关立即立案。刘坤与战友们随即进入紧张状态:线索研判、网络追踪、抽丝剥茧……很快,一个集(yígèjí)研发、生产、贩卖于(yú)一体的大型跨国(kuàguó)售卖新型毒品团伙进入警方视线。
经查,2022年年初,犯罪嫌疑人何某出资招募精通化学知识的赵某等人建立实验室,研究毒品(dúpǐn)替代品生产工艺。制毒团伙还将实验产品赠送给境外吸毒客户(kèhù)体验效果,反馈效果良好。他们选定在夏邑县(xiàyìxiàn)一废弃(fèiqì)厂房内安装设备准备量产,计划还未得逞便被发现。
案件查明后,民警们迅速奔赴全国各地开展布控、抓捕。得知毒贩在开封露面,一行人立即(lìjí)从夏邑驱车赶往,抵达后,发现毒贩又(yòu)去了武汉,此时已是凌晨3点(diǎn),没有(yǒu)停留(tíngliú),一行人又驾车直奔武汉。披星戴月、风雨兼程,其中艰辛可想而知。结案后,大家都瘦了一圈,有人甚至瘦了30斤。有战友打趣道:“又能破案又能减肥,怪得劲!”
郑州市公安局(gōngānjú)禁毒支队民警王一(化名)是一名有着20年一线经历的缉毒老兵,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。有一次执行抓捕任务时,他(tā)与战友潜伏在角落,哪知(zhī)毒贩(dúfàn)发现异常,突然发动汽车,径直朝他冲过来,千钧一发之际,战友一把将他推开(tuīkāi)。将毒贩抓获后,王一仍心有余悸:“当时真以为要交待在这儿了。”
在这生死较量的“战场”上,女警以巾帼不让须眉的飒爽英姿,书写着缉毒(jīdú)战线的铁血(tiěxuè)荣光。开封市公安局(gōngānjú)禁毒支队民警赵琳(化名)便是其中一位。
一次,赵琳与战友在外地侦查期间,突然偶遇毒贩(dúfàn),抓捕时机稍纵即逝,两人决定立即行动。毒贩发了(fāle)疯一样逃跑,两人在后面紧追。赵琳经常跑步锻炼,身体素质好,在追击300多米后,她顺势将(jiāng)毒贩扑倒。“毒贩是男性,身材高大,而且可能携带(xiédài)凶器,但那时我没别的选择。”赵琳回忆道(dào),这时,战友也追了上来,成功制伏了毒贩。
惊魂未定的(de)赵琳买了一瓶冰水,咕咚咕咚(gūdōnggūdōng)灌(guàn)下去,心依旧怦怦跳得厉害。“扑上去那一刻说不怕是假的,但这就是我们的工作。”赵琳说。
由于工作忙,赵琳与(yǔ)两个孩子聚少离多,这让她心怀愧疚。
“想过(xiǎngguò)调离一线吗?”
“错过孩子成长的(de)重要时刻,遗憾吗?”
“让你再选一次,还干缉毒吗(ma)?”
“干,哪个一线警察不是这样,我热爱这份职业(zhíyè)。”
热爱,是受访缉毒民警提到的高频词(gāopíncí)。尽管(jǐnguǎn)随时可能面对生死考验,但对这份职业发自内心的认同让他们无所畏惧。“案件告破的成就感(chéngjiùgǎn)能弥补所有伤痛。”刘坤说。
河南警察学院治安系主任、副教授张小涛说,缉毒民警以血肉之躯直面毒贩,用智慧与毒贩斗智斗勇,在媒体(méitǐ)公开报道中,他们隐姓埋名、不能(bùnéng)露脸,是当之无愧的(de)无名英雄,值得全社会最崇高的敬意。
2024年(nián)以来,我省共破获毒品刑事案件1664起(qǐ),抓获犯罪嫌疑人3069人,贩毒案件数量、吸毒人数持续下降。
教育(jiàoyù)戒治告别“毒”行人生
戒毒所的高大铁门(tiěmén)在身后缓缓关闭,章(zhāng)某长舒一口气——为期两年的强制隔离戒毒画上句号,崭新的人生(rénshēng)正式拉开帷幕。“你才24岁,后面好日子长着呢。别再回之前的‘朋友圈’,遇到啥困难,随时给我打电话(dǎdiànhuà)。”张亚琴拍拍章某的肩膀,“快走吧,姑娘!”
今年47岁(suì)的张亚琴,22岁起就奋战在司法(sīfǎ)行政戒毒系统一线,现在是省女子(nǚzǐ)强制隔离戒毒所(以下简称“省女所”)三大队大队长。作为一名戒毒人民警察,她期待(qīdài)每个戒毒人员都能和戒毒所彻底告别。
司法行政强制隔离戒毒(jièdú)场所承担着教育戒治吸毒人员的职能,省女所是全省唯一收治女性(nǚxìng)戒毒人员的场所。“戒毒人员入所时虽大多已完成生理脱毒,但身心康复是漫长过程。”张亚琴说,“在这里(zhèlǐ),她们要学习(xuéxí)如何回归正常生活。”
身体康复(kāngfù)是戒除毒瘾的(de)基础,6月24日,省女所操场上,身着蓝色服装的戒毒人员正在做甲骨文广播体操,她们伸展双臂、踏步转身,动作(dòngzuò)到位(dàowèi)、精神饱满。“甲骨文操是促进身体康复的形式之一。”张亚琴介绍(jièshào),从这些戒毒人员衣服的颜色,就可以看出,她们是来自康复巩固区的戒毒人员,身体状态已经渐渐向好。
在戒毒所,戒毒人员从入(rù)所到出所,要(yào)先后经历生理脱毒区(qū)、教育适应区、康复巩固区和回归指导区。四个区的装修设计、服装床品等分别以粉、绿、蓝、橙为主色调。张亚琴所在的三大(dà)队,担负着戒毒人员入所教育、康复适应、出所指导等任务,横跨四大功能区(gōngnéngqū),工作难度大。
每天与戒毒人员打交道,张亚琴对毒品深恶痛绝。“这些女性戒毒人员,有在(zài)酒吧等(děng)场所被‘朋友’蛊惑的、有通过吸毒逃避现实压力的、有想靠毒品减肥的……”她说,毒品就像一个(yígè)魔鬼,将手伸向那些(nàxiē)无知无畏、心性不坚的人。
去(qù)毒瘾更要(yào)斩心魔,培养出戒毒人员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抗挫能力。张亚琴和同事为每个戒毒人员确定心理康复方案,挽救迷途灵魂。她们在(zài)戒毒人员的床头张贴寄语:“沉下一颗(yīkē)心,以不变应万变”“无论何时何地,都要做自己的太阳”……时刻激励着戒毒人员戒除毒瘾。
60岁的戒毒人员李某视力模糊,张亚琴得知后(hòu)立即申请带她离所(suǒ)就医。“来得真是(shì)时候,晚几天可能就要失明了。”医生的一句话,让李某对张亚琴满是感激,逢人就说:“张队的细心救了我,我要再(zài)糟蹋自己的身体,就对不起她。”
戒毒人员孙某(sūnmǒu)与丈夫双双被强制隔离戒毒,留下未成年儿子被安置在福利院。同为(wèi)母亲,张亚琴深知孙某最牵挂(qiānguà)的是儿子,所以常带干警去(qù)福利院,送去生活、学习用品,拍孩子的视频带回来。亲情是最好的帮教,“我一定不再吸了,出去了好好把孩子抚养长大。”看着孩子天真无邪的脸,孙某哽咽(gěngyè)道。
深耕一线25年,最让张亚琴高兴的是她帮助许多年轻人走出了(le)(le)人生低谷。父母(fùmǔ)忙于经商的小贝年纪轻轻就进了省(shěng)女所,引起了张亚琴的关注。她时不时找小贝聊天,鼓励她参与各项活动,曾经封闭、叛逆的少女变得活泼、自信。如今,小贝已经离开(líkāi)戒毒所五年,张亚琴从朋友圈看到了她成家立业的消息和阳光灿烂的笑脸,很是欣慰。
教育戒治力量有限,预防更应靠前。在省司法厅(sīfǎtīng)统筹(tǒngchóu)指导下,一支以597名戒毒人民警察为主体(zhǔtǐ)的河南司法行政“豫戒先锋”禁毒宣传志愿服务队建立起来。他们(tāmen)走进校园,开展“阵地式”宣讲;锚定重点人群,开展“靶向式”警示教育;面向基层群众,开展“小板凳”“摆地摊”巡回宣讲,将通俗易懂、情理(qínglǐ)结合的禁毒法治宣传教育送到城市、乡村,让(ràng)“健康人生、绿色无毒”理念深入人心。
走街(zǒujiē)入户唤起新生希望
在郑州的大街小巷,活跃着一群身穿绿色马甲的禁毒(jìndú)社会工作者(以下简称(jiǎnchēng)“禁毒社工”),他们日常驻在社区(shèqū),在政府禁毒部门主导下,针对辖区服务对象开展心理咨询(xīnlǐzīxún)、帮扶救助、戒毒康复管理和评估等服务。
“天天和吸毒者(xīdúzhě)打交道,害怕不害怕?”郑州市金水区彩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禁毒社工李智姣经常(jīngcháng)被问到这个问题。
6月16日,在郑州市(zhèngzhōushì)某街道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办公室,记者见到了李智姣,她正准备对辖区戒毒人员张某开展(kāizhǎn)走访。
佩戴好工作证,骑上电动车,李智姣出发了。张某是个单亲妈妈(māmā),不幸(bùxìng)染毒,刚上小学的女儿小玲受妈妈影响,成绩直线下滑,李智姣便经常来给小玲辅导功课(gōngkè),还为她买学习用品。这次入户前(qián),她拎上了水果和牛奶。
“张姐,今天气色不错啊,要对自己有信心。马上暑假了,我来(wǒlái)看看你(nǐ)和小玲!”李智姣说。
“李老师,你放心,我肯定安心戒毒,不能让(ràng)你失望。”张某(zhāngmǒu)回复道。
“在很多人眼里(yǎnlǐ),吸毒人员是坏人,其实并不尽然。我们社工就是要(yào)多关心、鼓励他们,帮助他们唤起新生的希望。”李智姣说。
禁毒社工(shègōng)工作并非总是顺风顺水。郑州高新区舜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(fúwùzhōngxīn)禁毒社工郭娜就在给辖区居民(jūmín)赵某做健康评估时吃了好几次“闭门羹”。
郭娜不气馁,经与(yǔ)社区工作(gōngzuò)人员交流,得知赵某(zhàomǒu)吸毒前是超市理货员,最近一直念叨着要(yào)找工作,她有了主意,经与社区一家超市沟通,超市同意接收赵某为理货员。再次敲开赵某家的门,郭娜开门见山:“赵叔,你不是想找工作吗,我(wǒ)帮你找了个超市理货员的工作,你看咋样?”“看你来了这么多回了,我就跟你们合作一次。”赵某态度逐渐(zhújiàn)缓和,评估工作顺利进行。
禁毒社工,正成为社区戒毒与社区康复(kāngfù)工作(gōngzuò)的一支专业化力量。这与郑州市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禁毒工作的尝试分不开。
2017年12月(yuè),郑州市通过政府公开招标方式向(xiàng)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购买禁毒(jìndú)社工岗位,开启河南省禁毒社会化工作先河。截至目前,郑州全市乡镇、街道均成立了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站,全市主城区各街道社区已实现禁毒社工岗位全覆盖(fùgài)。
在郑州禁毒(jìndú)协会秘书长李志平看来,政府购买禁毒社工服务是增强禁毒工作(gōngzuò)专业力量、完善禁毒工作队伍结构、推进禁毒工作社会(shèhuì)化的重要途径,是健全(jiànquán)禁毒社会服务体系、创新禁毒社会服务方式、提升禁毒社会服务水平的有力手段。
目前,我省只有郑州市以政府(zhèngfǔ)采购的形式推行禁毒社工服务。张小涛说:“禁毒社会服务机构在南方地区发展相对较(jiào)好,这(zhè)与毒情形势、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有关。相信随着党委、政府对禁毒工作(gōngzuò)重视程度的提升,我省的禁毒社工组织将迎来更大(gèngdà)发展空间,为构建无毒社会筑起更坚实的群众防线。”
让(ràng)青春在无毒阳光下绽放
今年国际禁毒日的主题是“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(yàowùlànyòng)”,中央网信(wǎngxìn)办、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倡议揭示药物滥用严重后果:依托(yītuō)咪(mī)酯(zhǐ)、右美沙芬、曲马多等麻精药品,一旦被青少年非医疗目的滥用,轻则诱发(yòufā)焦虑抑郁,重则导致暴力或死亡。国家禁毒办公布的数据令人触目惊心:2024年,全国破获涉依托咪酯犯罪案件9800余起,抓获犯罪嫌疑人1.8万名(wànmíng),缴获依托咪酯类毒品1.1吨,查处吸食人员7.4万人次。防范药物滥用刻不容缓。
青少年药物滥用,原因是多方面(duōfāngmiàn)的。从自身来讲,青少年好奇心强,风险预判和自我保护(bǎohù)能力相对(xiāngduì)不足,容易成为潜在受害者。从家庭层面看,部分家长对孩子缺乏足够陪伴和有效(yǒuxiào)沟通,没能及时察觉孩子的变化(biànhuà),也未能给予正确引导。从社会环境来说,不法分子为了利益,将麻醉类处方药品伪装成电子烟、减肥药等进行售卖,给青少年“染毒(rǎndú)”设置了陷阱。
防范青少年药物滥用,河南各地已(yǐ)积极行动起来。近日(jìnrì),在郑州市龙子湖公园,基层(jīcéng)禁毒工作者、大学生社团(shètuán)等(děng)通过拆盲盒游戏、艺术作品展(zuòpǐnzhǎn)、脱口秀等丰富的形式,向广大青少年普及禁毒知识;新业态企业也以独特方式加入“战场”——快递小哥在包裹箱上张贴禁毒宣传纸,网约车(wǎngyuēchē)司机向乘客推送警示短片,借助日常生活场景,让禁毒知识深入人心;郑州建立“禁毒大队+派出所(pàichūsuǒ)+街道+社工”体系,禁毒社工近8年累计完成846例个案帮扶。传统与创新碰撞,“普法宣传+专业帮助”,为防范药物滥用探索了可复刻的经验。
斩断“毒手”更(gèng)需强化源头治理。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(fǎyuàn)日前发布的十大(shídà)毒品犯罪典型(diǎnxíng)案例中,三起直指非法贩卖麻精药品犯罪。司法利剑出鞘的同时,法院向相关部门发送司法建议书,推动填补麻精药品管理漏洞,从流通环节阻断药物滥用通道。
守护(shǒuhù)青春远离毒害,家庭、学校、社会(shèhuì)应形成合力,既需以爱为盾筑起情感屏障,更要以法为剑斩断毒害链条(liàntiáo)。如此,才能加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“防火墙”,让每一段青春都在无毒阳光下自由绽放。
●新型毒品常伪装成“奶茶”“跳跳糖”“聪明(cōngmíng)药”“邮票”等物品,警惕“无害”“提神(tíshén)”“减肥”“解压”等谎言。
●不要随便接受他人给的(de)食物、饮品、香烟等。在公开场合,长期离开视线的饮品、食物最好(zuìhǎo)不要再食用。
●狂欢、宣泄要有节制,不要(búyào)盲目追求刺激、与他人攀比,不要以身试毒(shìdú)。
●娱乐场所(yúlèchǎngsuǒ)、陌生聚会、网络社群、虚拟游戏、指尖冲浪要清醒,“毒饵”再酷别(kùbié)上钩。
(本报记者 王斌 整理(zhěnglǐ))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